黄日涵:“一带一路”成为全球性公共产品是必然趋势|丝路十年·高端访谈
来源:封面新闻    2023-09-08 09:51:11

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见习记者 何金蓝

今年是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10周年,经过十年发展,“一带一路”已成为开放包容、互利互惠、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国际社会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。截至2023年6月底,中国已与152个国家、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合作文件 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着眼当下,全球治理格局正发生诸多变化,“一带一路”合作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均有提升。今年10月,第三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。此举将进一步加强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沟通和交流,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。

数据显示,2013年至2022年,我国与沿线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。2023年前7个月,中国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8.06万亿元,同比增长7.4%。如何看待“一带一路”对周边国家的持续吸引力?“一带一路”对我国外贸影响如何?“一带一路”未来如何发展?封面新闻记者对话全球化智库“一带一路”研究所所长黄日涵。

全球化智库“一带一路”研究所所长黄日涵。受访者供图

“一带一路”依然在夯实发展

记者:截至2023年6月底,中国已与152个国家、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合作文件。您认为“一带一路”对周边国家持续的吸引力是什么?

黄日涵:大家都要发展,这是一个核心要义。当前,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面临转型压力。我们知道“一带一路”的核心理念是共商、共建、共享,当前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合作,可以实现 “1 + 1 大于 2 ”的目标。在这样的基础上,通过基础设施相通等诸多领域的“五通”发展,大家相互了解,能助力各国经济发展。

我个人认为,“一带一路”应该分成三个阶段来理解。第一个阶段是2013年到2016年左右,主要是理念构建,包括愿景行动规划的发布,再加上很多从整体层面的设计。第二个阶段是2016年到2019年,主要是项目落地阶段。第三个阶段在2020年到2023年期间,“一带一路”依然还在夯实发展,可以说是在逆势上扬。

“一带一路”最大的特点是“惠民”,大家都能参与其中并得到好处。这也是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为什么在全球范围成为一个国际公共产品的最重要原因。我这些年走了不少国家,感受到“一带一路”的落地项目确实给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。

“复兴号”列车通过中老铁路元江特大桥。新华社发

举个例子,我有一个老挝的学生,2021年有次我们在上课的时候,她跟我说,希望毕业那一年,能坐中老铁路到中国来参加毕业典礼。那一刻,我心里头有说不上来的感觉。我也期待她能够在2023 年,在毕业这年,坐火车到中国来。最终,她实现了这个愿望。后来,她自己也推荐了很多学弟学妹来中国留学。这一批成长起来的东南亚留学生,未来肯定会为中老关系以及中国与东南亚的发展奠定合作的基础。

记者:您如何看待“一带一路”取得的成果?

黄日涵:成果,我们往往会说到“五通”。有政策的沟通、贸易的畅通、资金的融通、设施的相通以及民心的相通。比如政策的沟通,这些年,我们办了很多主场外交活动,包括马上会看到的第三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,还有“亚信峰会”、APEC 会议、 G20 会议、金砖国家会议,这些都使得政策沟通变得更加紧密。

中国古人有一个梦想叫“货通天下”,在“一带一路”之后,“货通天下”已逐渐变得触手可及。比如,我们能买到来自马来西亚的猫山王榴莲,来自泰国的金枕榴莲,这些都是贸易畅通实现的表现。通过几届进博会,使百姓坐在家里足不出户,通过手机端触摸屏就可买到全世界的商品。同样,我们商品也卖到全世界。通过建 e-WTP电子世贸平台的方式,现在可以购买来自卢旺达的咖啡豆、辣椒。同时,我们的自行车也卖到卢旺达,实现了双赢。

贸易畅通的前提是设施联通,举个例子,我在20年前从福建到北京来上大学,坐火车要坐两天多,现在的高铁只要7个多小时。这种联通可以使人们的活动范围广很多。这几年,我们“一带一路”的项目在海外建电讯设施、铁路,蒙内铁路、亚王高铁、中老铁路等诸多铁路都纷纷从构想变成现实,这是我们脚踏实地在实现的。

在天津港联盟国际集装箱码头进行装卸作业的货轮。新华社发

在这之外,我们也推动了资金上的融通,包括国开行在海外的拓展,以及亚投行,还有丝路基金。当然,还有包括民间的一些支付手段,像Ali pay、支付宝、微信支付在海外的拓展,这些都使得中国人走出国门变得更加便捷,资金往来更加方便。

最后,我想提到的是民心相通。我们跟“一带一路”相关国家,交往是越来越好的一个过程。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,发现我的留学生并不多。这几年随着中国国际化的发展,我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,东南亚有老挝、越南、缅甸、菲律宾、泰国、马来西亚的,还有来自欧洲的,也有来自美洲、非洲的。这种发展,是民心相通的一个过程。

“一带一路”对外贸有高瞻远瞩的促进作用

记者:世界经济复苏总体乏力,全球贸易低迷。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下,我国外贸韧性持续显现。前7个月,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.4%,其中出口增长1.5%,占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总体稳定。前7个月,我国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7.4%,快于全部进出口增速。您认为,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对外贸发展有何影响?

黄日涵:这几年,特别是今年以来,各国外贸压力很大,但“一带一路”在快速发展。我个人认为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最大的特点就是高瞻远瞩。为什么我们在 10 年之前就能想到它整体的一个变化?因为我们知道经济学里有一句名言,不能把鸡蛋搁在一个篮子里。如果当年外贸都押在美国等西方国家,那可能就会面临很大压力。但现在我们进行分散了,和150 多个国家合作,正所谓“东方不亮,西方亮”,总有一些地方的贸易在增长。现在很明显,我们跟东盟的经贸往来是在快速增长的。所以,“一带一路”的长远发展,我是非常看好的,我觉得对外贸一定是起促进性作用的。

记者:加快自贸区建设,对外贸发展有何影响?

黄日涵:“一带一路”的发展,是一个综合体,不仅得有顶层设计,还得有相应的配套设施。要想让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更加便捷,国内的一些政策需要进行优化和调整。自贸区的尝试其实就很好,它会起到促进性作用,不仅能吸引人才,还能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,能让企业更快速成长。

我认为,自贸区的发展值得更进一步投入或加大,特别是面临逆全球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。比如,有很多国家在通过关税壁垒,甚至通过“技术政治联盟”的方式进行打压。在这种情况下,更应该加大自贸区建设,主动去拥抱世界,让更多人来跟我们接触。让自贸区建得越来越好,我们的经济同样也会越来越好。

“金砖+”和“一带一路”相互助力

记者:有一个说法,金砖国家和“一带一路”相辅相成,金砖国家的地区主导性作用将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得以放大。您如何看待金砖国家与“一带一路”发展的关系?

黄日涵:这次金砖国家会议大家还是很关注的,因为扩员到了6个国家,一下子翻了一倍。扩员以后,整体的人口比重占了全世界 40% 以上, GDP占到世界30%,影响力非常大。金砖国家绝大多数都是签署了“一带一路”合作协议的。所以,我个人认为它们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。

“金砖+”最大的特点,是一个开放体,不仅是五个国家一个圈子。它通过开放的方式,让更多国家加入其中,体会到“金砖+”的开放性、包容性、创新性。这其实跟“一带一路”共商、共建、共享的理念是互相促进的。特别是全球经济发展面临困境,更需要有更多国家携起手来。中国有句老话叫“多个朋友多条路”,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。如果两者真的能碰撞在一起,一定是相互助力的。

在阿拉山口口岸,中欧班列集结待发。新华社发

记者:中国、巴西合作成为南南合作深化的缩影,发展中国家普遍对探索新发展路径有强烈诉求,关注点也逐步从单纯的经贸领域扩展至全球治理及话语体系。您对“一带一路”以及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扩展有什么看法?

黄日涵:确实变得更加深入了。包括现在提出全球安全倡议、全球文明倡议、全球发展倡议,都是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。金砖国家机制的变迁,包括“一带一路”机制变迁,其实都是伴随着国际体系变迁的一个整体变化。

我们说当前世界格局变化,往往会说世界上不能只有单一的声音,不能只有个别国家的声音,我们还有来自全球南方的声音,“一带一路”国家中绝大多数都是南方国家,我们需要以这样一种方式来探索更多道路。对于像美国这样的西方国家,他们总以为自己的模式是完全优异的,但“鞋子合不合适,只有脚知道”。美国模式不适合现阶段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选择,所以通过“金砖模式”的发展和探索,包括“一带一路”模式的探索,其实也是一个“摸着石头过河”的过程,在过程中找寻世界发展的多模式。

“一带一路”是大势所趋

记者:您此前提到企业走出去需要“内外兼修”。随着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扩容提效,我国对外高水平开放不断深化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走深走实。您之前还提到过的数字丝绸之路点亮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、华人华侨搭桥引路等观点,您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什么新的建议?

黄日涵:中国企业现在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更大了,但从我开始研究中国企业走出去,一直有一个观点,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必然趋势,是历史趋势。因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一定要有世界性的企业。这些年,有一些大的中央企业不断在海外发展,像交建、铁建、中铁等企业,当然还有很多民营企业在海外发展得不错,比如抖音、阿里巴巴、华为、小米。疫情以后的国际政治、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转变,我们的企业在持续性走出去过程中面临更多压力。这使得我们更加应该好好思考接下来一个阶段,中国企业应该怎么办?

如果我们不积极走出去,开拓市场,可能会失去一个机遇。

走出去要做很多工作,包括国际化人才储备。毋庸置疑,这几年我们国际化人才比以前多了,越来越多的海归人才参与到企业工作。企业也在做更多国际化评估,做一些相应准备工作。同时,国家也在海外建立了更多服务机构,更好地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。政策的保障上还需要下更大力度,给予企业更大发展空间。

记者:您对“一带一路”有何展望?

黄日涵:今年是“一带一路”十周年,我认为这仅仅是一个小的阶段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中国企业走向全球,包括“一带一路”成为全球性公共产品是必然趋势。今后,将会有更多国家关注“一带一路”,这是时代发展趋势,任何人都无法阻挡。哪怕现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,海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等,让我们看到逆全球化倾向,但这毕竟只是历史发展脉络中的一些小浪花,时代的潮流还是要走向全球化,走向国际化。只有这样,世界才能变得更好。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世界玩具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琼ICP备2022009675号-1   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
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