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今日讯!仪征青山:2500年传唱 唱出千首“胥浦农歌”
来源:扬州日报-扬州网    2023-06-01 08:30:01


(资料图片)

仪征胥浦农村一带的农民,干起农活就唱歌。栽秧有栽秧唱,车水有车水唱,推耙、薅草唱不离口,担未上肩,先打起号子,田野上此起彼落。

胥浦农歌于2009年6月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其历史悠久,已有2500年的历史。春秋时伍子胥过河就有渔歌问答的对唱。伍子胥在逃亡想要渡江时寻求渔翁的帮助,渔翁边划船边唱:“白日昭昭兮寝已驰,与子期乎芦之碕!”天黑之后,渔翁又唱到:“日已夕兮予心忧,悲月驰兮何不渡,事寝急兮将奈何!”

汉代时期,胥浦农歌又融入了汉赋的通俗易懂。如唱曲“栀子花儿靠墙栽,糯米煮粥镇江来,公公坐阵媳妇卖,姑娘门前做招牌,小娇娇引动风流小郎来”。

隋至宋,胥浦农歌的曲调与歌唱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,同西北文化大量交融,北宋王安石《送吴仲纯守真州》对此就有记载。

元至清,胥浦农歌融合苏南文化,演唱中多含苏南方言,如《二姑娘花鞋做得巧》,起调即为“侬吔来——哎——哎嗨哟——”具有浓厚的苏南色彩。清代元睿诗中描述“西溪一带打鱼湾,时听歌声远间。五月村庄农事急,须知稼稿本来艰”。

晚清至民国时期是胥浦农歌发展的高峰,清代厉惕斋的《真州竹枝词》中说:“江村何处唱回波,袋袅音声柳外过。惯是乡民腔调好,我曾胥浦听农歌。”画家储乃方绘有真州八景之一的“胥浦农歌”,正是“五月栽秧季节,城市文人雅士、纨绔子弟相约去西浦田间听歌,歌声高亢婉转,此唱彼和,持续不断”这一场景的真实写照。国际知名学者盛成诗稿《亿仪征》云:“邗沟自古称胥浦,楚曲扬歌社火傩。”著名作家忆明珠的散文《胥浦农歌》中写道:“如‘一唱一条声’这句话,仪征人最惯用。”上世纪50年代,易人、鲁其贵等音乐家对胥浦农歌进行了调研整理,出版了《胥浦农歌曲谱》,其中由鲁其贵整理的《我爱姐姐会纺纱》收进《中国民间音乐集成》。经过2500年的发展,胥浦农歌的曲调既有南方委婉、细腻、抒情的特点,又有江北高亢激越、昂扬的特色,体现了南北文化交流相融合的特色。

胥浦农歌包含秧歌号子、车水号子、民间小调等多种演唱形式,众多的曲调,丰富的内容,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广为流传普及,其强烈的艺术魅力、妇孺皆知的唱腔,具有很强的社会传承性。

秧歌号子有《小妹子》《叫我唱来我不难》等300余首,车水号子有《太阳下山黑兮兮》《大绣香袋子》等260多首,民间小调主要曲调有《跑麒麟》《说媒》等400多首,还有打夯号子、挑担号子、挑耙号子等,形成了独特的“胥浦农歌”体系。

凌玲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世界玩具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琼ICP备2022009675号-1   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
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