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,以特殊的涵义占据了各个领域,并成为中华文化 的精神象徵。
2、龙是否存 ? 是精神还是物质现象 ? 至今还是一个谜。
3、我们翻开历史,惊讶于多次的目击纪录,不得不让我们对于龙的存在给予重新评估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4、 ●五龙与绿衣神人 清代〔叶县志.杂记〕说到,在公元一五○三年的河南叶县,发生了这样一件事: 明弘治十六年,五龙挂于城北十里,久之坠地,蜿蜓不能起。
5、有绿衣神人自空降龙皆绕之,须臾云寡晦冥,逐失所在城北方向的空中出现 了五条龙,后来五龙一起坠落到地上,似乎无力飞走。
6、这时又从空中降下来一个绿衣神人,五龙围绕在神人身旁,忽然天昏地暗,云起雾涌, 五龙与神人就没了综影。
7、 ●白龙与紫衣之神 这个故事与叶县的相类似,发生在公元一五八八年九月的浙江平湖,见于清代〔嘉兴府志,祥异志〕: 平湖县有白化腾海上,红光半天。
8、修撰沈懋孝,兄龙首半垂,两角闻有金冠紫衣之神,仗剑而立,长尺余。
9、龙吐颔下珠光,团罔大如斗。
10、 此事的目击者,是在朝中任编修官(史官)的沈懋孝。
11、他看到海空出现白龙,放射出的光芒映红了半边天。
12、龙首两角之间,还站看一个戴 金冠的紫衣神人,身高不过三十多原米,手中握看剑一样的物体。
13、龙首下显出一团明亮的珠光,圆圆的,形状像斗一样大小。
14、 ●黄浦江畔见白龙 在上海松江县的黄浦江畔公元一六零八年七月,也出现过平湖那样的龙,龙首上也有神人。
15、 只是晚出二十年。
16、见于清代〔松江府从.祥异志〕: 万历三十六年六月,白龙凡于黄浦龙华港,龙首有神立其上。
17、 ●龙降温明殿 〔后汉书.五行志〕写道: 此句在清代〔洛阳县志,仟异志〕中引作黑如车盖隆起,奋迅五色,敕〔后汉书〕更明确。
18、 灵帝光和元年六月丁丑,有黑气堕北宫温明殿东庭中,黑如车盖,起奋迅,身五色,有头,体长十余丈,形貌似龙。
19、 灵帝即东汉皇帝刘宏,光和是他在位时所用的年号之一,光和元年六月丁丑,即公元一七八年七月一日。
20、东汉都城在今河南洛阳市近郊, 温明殿或许就是皇帝陛下的寝宫吧。
21、在温明殿的东院,从空中坠下一个巨大的黑色物体,像圆形的车伞一样,身子在快速的旋转中显露出五色 光芒,虽有头,但无足,不见尾,似龙非龙,长达二十余米。
22、 ●〔元史.五行志〕云:至元二十七年七月,益都临胸县有龙见于龙山,巨石重千斤,浮空而起。
23、 至元二十七年。
24、临胸县在今山东省。
25、龙山出现了龙,可惜不知它的模样如何。
26、它的到来,竟能使千斤巨石浮空而起。
27、 ●东汉建安二十四年,黄龙出现在武阳赤水,逗留九天后离去, 当时曾为此建庙立碑。
28、 ●东晋永和元年(西元345年)四月,有一黑一白两条龙,出现在 龙山。
29、燕王亲率朝臣,在距离龙200多步的地方,举行了 祭祀活动。
30、 ●明清时期的地方志中,还不时发现有关龙的记录。
31、据《临安府志》记载,崇祯四年(西元1631年)云南石屏县东南的异龙湖中发 现巨龙,「须爪鳞甲毕露,大数围,长数十丈」龙山和异龙湖中 出现龙,可能不止一次。
32、不然它不会有「龙山」和「异龙湖」之 称 ! ●《唐年补录》记载,唐咸通末年某日,有青龙坠在桐城县境内, 因喉部有伤,当场死去。
33、龙全长十多丈,身子和尾巴各占一半。
34、 尾呈扁平状。
35、它的鳞片跟鱼差不多,头上有双角,口须长达两丈 ,腹下有足,足上有红膜。
36、 ●郎瑛《七修类稿》记载,明代成化末年,广东新会县海滩上 坠落一条龙,被渔民活活打死。
37、此龙约一人高,身长数十丈,酷似画中龙, 只有腹部呈红色。
38、 ●南宋绍兴三十二年(西元1162年),太白湖边发现一条龙,巨鳞长须,腹白背青,背上有鳍,头上耸起高高的双角,在几里之外都能闻 到腥味。
39、当地群众用席子遮盖它的身体,官府还派人亲自祭祀。
40、一夜雷雨过后,龙消失了。
41、它卧过的地方留下一道深沟。
42、 ●《永平府志》记载,道光十九年(西元1839年)夏天,有龙降落在滦河下游的乐亭县境内,蝇蚋遍体。
43、当地群众为它搭棚以遮蔽阳光, 并不断用水泼洒它的身体。
44、三天后,在-场大雷雨中,龙离开了原地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