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之计在于春,“拼”字当头开新局。连日来,记者深入安徽省基层一线走访发现,各地瞄准高质量发展,全力以赴抓重大项目投资,蓄势产业后劲;加快科技创新步伐,构筑发展势能;开足马力稳产保供,筑牢粮食安全“压舱石”,力保国家粮食安全。江淮大地活力涌现,高质量发展的春天扑面而来。
拼投资:重点产业发展后劲足
人勤春来早。在合肥市庐江县的国轩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生产项目基地上,塔吊高耸、挖机往来;厂房内部,工人们正在调试设备,预计二季度投产后,将实现年产三元正极材料1.5万吨。
(资料图)
“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对电池材料的需求量很大,在庐江,除了目前在建的两个电池材料项目外,下半年还有两个新项目将要破土动工。”国轩高科合肥庐江材料制造基地总经理贾宝成说。
作为安徽省内最大的动力电池和磁性材料生产基地,今年以来,一批新能源项目开足马力,为扩大有效投资增加“新动能”。
元旦刚过,国轩高科电池回收、易昌旺改性石墨负极材料等5个新能源项目在安徽合肥庐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中开工,总投资达170亿元,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500亿元,形成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“新地标”。“我们建立了重点项目台账,持续跟踪项目进度,力争项目早日建成投产。”庐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时红梅说。
灌装、旋盖、贴标……位于滁州市琅琊经开区的元气森林(安徽)饮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,一条条生产线正在赶订单,一瓶瓶饮料快速下线。“为了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,我们从去年底开始满负荷运转。”公司总经理康嘉说,今年产值预计达17亿元,同比增加逾11亿元。
旺盛的市场“元气”、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,共同带动滁州食品与健康产业链上的企业扩产能、追投资。
统计显示,2022年,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%。“制造业投资增长为近4年新高,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为近5年新高。”安徽省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处处长陶宗华说。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2023年安徽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增长10%以上。
拼创新:加快构筑发展新势能
“起飞!”大年初八,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科研试飞项目组再次发出飞行指令。这一天,位于芜湖市湾沚区的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,试飞跑道又热闹了起来,阵阵引擎轰鸣声划破天空。
记者采访了解到,这家公司已连续4年在中级教练机市场交付量位列全国首位。“我们自主设计的钻石CA42飞机的研发工作即将完成,这是我们航空产业国产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!”试飞项目组机长徐亚文自豪地说。春节假期刚过,他又和项目组成员一起,回到了工作岗位上,继续上一阶段的测试工作。
拼硬核、谋创新,助力芜湖市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。截至目前,芜湖航空产业园已集聚核心及关联企业近200家;全市覆盖通航整机、无人机等全产业链项目近200个,航空航天(低空经济)战新基地年均产值增长20%。
培育科技创新源头,为产业注入强劲动力。过去5年,安徽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。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建设,全国首个国家实验室落户安徽,已建在建拟建大科学装置12个。区域创新能力从全国第10位跃升至第7位。
大年初十下午6点,合肥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海峰刚从一个项目中抽身,转身又投入到新年公司战略的筹划中。
这家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,是一家专注于类脑智能技术的企业。截至目前,公司已为10余省市的100余座变电站提供智能化运维服务。“新的一年,我要继续去拼新的目标。”刘海峰说。
如今,“中国声谷”孵化了诸多像中科类脑一样的高新技术企业,在智能语音、人工智能等产业建立领先优势。
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2023年“中国声谷”实现入园企业超2100家、营业收入超3000亿元。“我们有信心在新的起点上,开拓创新,务实发展,打造世界级产业地标。”“中国声谷”运营单位安徽省信息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毛媛媛说。
拼保供:筑牢粮食安全“压舱石”
挂面自动化生产线上机器轰鸣,道路上一辆辆货车正在装货……走进安徽金沙河面业有限责任公司,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帘。“早开工、多开机,再拼新业绩!”公司办公室主任杨少卿告诉记者,“我们大年初五开始上班,已开机6条挂面生产线,中午还会再新开2条生产线。”
在产粮大县亳州市涡阳县,金沙河公司一手连市场,一手连农民,带动当地农民多种粮、种好粮。杨少卿说,该公司2021年5月投产,去年实现产值18.6亿元,今年预计将突破20亿元。
连日来,涡阳县粮食加工企业纷纷部署早开工,全力拼产值、争效益。“近年来,我们在打造粮食全产业链上下功夫,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创新之路越走越宽。”涡阳县委书记刘兴德说,该县依托金沙河、正宇等面粉加工龙头企业,按照“企业+科技+基地+农户”运行模式,实行订单生产,建立专用品牌粮食生产基地,去年发展优质专用粮食260万亩,专用品牌粮食订单生产比重提高至93.4%。
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探索实施订单生产,延伸粮食产业链……安徽省近年来探索走出一条“单种、单收、单储和专用”的优质专用粮食发展道路,绘制相关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分布图,实现“按图索粮”,促进精准对接,优质专用粮食平均每斤溢价10%左右。
在马鞍山市含山县,一片片绿油油的小麦、油菜长势较好。含山县政府副县长马恒生向记者介绍说,该县通过出台秋冬种补贴政策、建立包村联户服务模式、延伸粮食产业链等措施,力争多种粮、种好粮。当前该县在地小麦种植面积为23万亩,同比增加约8.5万亩。
统计显示,2022年安徽省粮食总产达820亿斤,较上年增产2.5亿斤。“我们坚决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,力争中国饭碗多装安徽粮。”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说,“我们正在谋划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,运用市场化、产业化方式探索粮食增产路径。”
关注公众号:人民网财经